Dear John 2022

2022 NTT-TIFA動見体《凱吉一歲》親子版
M.O.V.E. Theatre Dear John

童心未冺 開啟感官的聲音遊戲

《凱吉一歲》由動見体藝術家暨作曲家林桂如發起,動見体藝術家暨編舞家的董怡芬,以及擅長動力裝置和聲音藝術的科技藝術家王仲堃共同創作。三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,以美國知名作曲家約翰‧凱吉(John Cage)的音樂理念為發想,將展演空間打造成一座充滿遊戲興味的聲響實驗室:舞者以棉線牽動琴鍵、聲瓶藉由不同水量產生音高變化、多彩的雨棒及蘑菇燈交織出聲音和光影的奇趣空間……充滿想像力的聲音創造過程,啟動前所未有的感官探險。

《凱吉一歲》2013年首演,同年獲選第12 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作品,並受邀於國內外多個藝術節演出,包括澳亞藝術節(OzAsia Festival)、關渡藝術節、中國新潮藝術節、新加坡華藝節等。2022年《凱吉一歲》結合歌劇院小劇場及戶外劇場,觀眾隨聲音在兩個場域間自由穿梭、感受視覺與聽覺的變化,與表演者一起「玩」音樂,體驗獨特的沉浸式劇場。

| 好評推薦 |

《凱吉一歲》讓今晚變成一場不可思議的聽覺冒險。創作者們注入的科學、藝術、時光與愛,造就了這個黑暗中的神秘遊樂幻境。—澳洲藝文平台The Barefoot Review

這是一場每個環節緊密結合、令人享受於其中的演出。—美國藝術劇場平台Broadway World

這個作品從最根本動搖了藝術的前提⋯⋯從鋼琴樂器到空間裝置,演奏的身體到舞蹈的身體,裝置與聲音,聲音與音樂,它不只動搖,更創造出新的藝術迴路。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林于竝

| 藝術家介紹 |

策劃、創作主持暨音樂設計/林桂如

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作曲博士、國立藝術學院(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)音樂系理論與作曲學士,現為動見体核心藝術家及實踐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。其策劃主持之動見体《凱吉一歲》獲選第1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作品,《狂起》獲2017年曼谷藝術節最佳劇本、最佳導演、最佳藝術設計及最佳肢體類演出等四大獎項。與二分之一Q劇團合作之《亂紅》獲第11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。近期參與劇場及舞蹈音樂創作包括:動見体《病號》、二分之一Q劇團《風月》等。

聲音裝置設計/王仲堃

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及科技藝術研究所,至今創造了各式各樣富有獨特美感的機器,並在感應觀眾靠近之際,不斷進行自己的運動,或發聲、或開關、或吐氣、或旋轉或鈴響,它們不僅僅執行簡單的單一動作,而是帶有節奏變化。近年展出個展包括《造聲─王仲堃個展》、《另一種音景系列─王仲堃個展》、《+ – * /王仲堃─聲音裝置個展》,並於2011年及2013年分別獲得高雄美術獎觀察員特別獎和臺北美術獎優選。

肢體創作/董怡芬

現任軟硬倍事聯合藝術總監、動見体核心藝術家、舞蹈空間舞團客席編舞家、安娜琪舞蹈劇場客席編舞家,同時擔任國立臺灣大學、國立清華大學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等多校兼任講師。作品多次應邀赴世界各國國際藝術節演出,也同時擔任藝文活動策劃與主持工作。近年參與許多劇場、音樂劇舞蹈設計與動作指導,並積極專研聲音、物件與肢體連結,發表系列作品《我沒有說》、《我不在這》、《Play Me我不是我》等。

| 團隊介紹 |

動見体 M.O.V.E. Theatre

成立於2006年,由劇場導演符宏征擔任藝術總監,核心藝術家林桂如、董怡芬、王靖惇分別來自戲劇、音樂及舞蹈等創作領域,以「動作、觀照、實驗」作為身體性劇場美學的創作基地,以實踐總體劇場為其藝術視野。透過創作的分享,交換、擴大並轉化觀演者之間共同的凝視。作品以詩意的舞台語言風格探索並揭示當代人的精神情境,創作題材涵蓋文學、神話、歷史、社會等範疇,並與各類當代藝術家進行跨領域實驗創作。

| 製作名單 |

策劃、創作主持暨音樂設計/林桂如

藝術總監/符宏征

聲音裝置設計/王仲堃

肢體創作/董怡芬

共同創作暨演出/洪于雯、陳詣芩、薛詠之、簡慈儀(按姓氏筆畫序)

燈光設計/黃申全

舞台空間設計/廖音喬

服裝設計/范玉霖

聲音裝置設計助理/莊金龍

製作人/藍浩之

執行製作/鄭伊婷、王冠懿

行銷宣傳/王秋楹

行政經理及票務/魏伯亘

劇團經理/張乃惠

營運總監/鍾君采

舞台監督/陳正華

燈光技術指導/許哲晟

舞台技術指導/陳人碩

排練助理/徐鈺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