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 仲堃 | WANG CHUNG-KUN
quen1982@gmail.com
王仲堃1982 出生於台灣高雄,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及科技藝術研究所。
他的聲音作品具有一種音樂性,刻意把「聲音」的抽象性解放出來,轉化為較為具象的音樂。對作者而言,聲音作為一種概念的傳達,必須從對其意義及內涵理解;而音樂的情感表達能融入一種真實情境讓我們從中感受。用心理層次來看,透過聲音與音樂之間的流轉,聽者得以以理性、邏輯的方式去掌握聲音,同時以感性與體驗的方式去感受音樂,作品就是存在一種體驗式的感知,但這無非意味著聲音不能用語言翻譯,它只能成為它本來的東西。
除了個人創作外,同時也是致力於科技與藝術交互融合創作團體「噪咖藝術」的藝術總監,讓互動藝術、聲音藝術與動力藝術的結合,不斷創作平易近人的藝術作品。
近期個展:「聆聽的機器 – 紀伯豪、王仲堃雙個展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(2019)」、「台新銀行個展–風聽,台北(2018)」「造聲–王仲堃個展,就在藝術空間,台北(2016)」「另一種音景系列–王仲堃個展,新畫廊,台北(2013)」;「+ – * /王仲堃-聲音裝置個展,台北數位藝術中心,台北(2010) 」。近期聯展:「城市之音-國際聲音藝術節,蒙斯,比利時(2015) 」;「2013 亞洲時基:新媒體藝術節 – 微型城市,紐約,美國(2013)」;「超旅程 – 未來媒體藝術節,關渡美術館,台北(2012)」。獲獎:「臺北美術獎,優選(2013)」;「高雄美術獎,觀察員特別獎(2011)」。
訪談:
藝術很有事第22集 :【聲音藝術】專輯
第15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-《造聲》王仲堃個展/王仲堃 藝術家訪談
【藝文潮】王仲堃動力藝術 超現代視聽覺裝置
個展 / Solo Exhibition
2019
「聆聽的機器 – 紀伯豪、王仲堃雙個展」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
2016
「造聲 – 王仲堃個展」,就在藝術,臺北
2013
「另一種音景系列 – 王仲堃個展」,新畫廊,臺北
2010
「+ – * / 」王仲堃-聲音裝置個展,臺北數位藝術中心,臺北
聯展 / Group Exhibition
2017
「瞭望者,法國-台灣聚焦」,國立里昂美院,法國
2016
「藍天之下:生活帶來的種種愉快與不安之間」,光州美術館,韓國
2015
「城市之音-國際聲音藝術節」,蒙斯,比利時
2013
「臺北美術獎」,臺北市立美術館,臺北,臺灣 / Taipei Art Award 2013, Taipei Fineart
「2013 亞洲時基:新媒體藝術節 – 微型城市」,紐約,美國
「Installations Sonores et visuelles / Grame」,Lux,瓦倫斯,法國
「Time of Dragon」,Rauma Art Museum,芬蘭
2012
「噪咖策展#1-聲音作為一種日常的反照」,噪音咖啡廳,臺北,臺灣
「顫‧動‧感 – 臺灣數位藝術新視野」,K11 Art Mall,香港
「第七屆臺北數位藝術節 – 第二自然」,松山文創園區,臺北
「the Avant/Garde Diaries : Taipei」,華山文創園區,臺北
「超旅程 – 未來媒體藝術節」,關渡美術館,臺北
2011
「聲音,有藝思」,兒童美術館,高雄
「上海國際電子音樂週」,上海,中國
「後態度 – 臺灣年輕當代藝術家聯展」,墨西哥
「感知增生」,華僑城.蘇河灣,上海,中國
「高雄美術獎」,高雄,臺灣
2010
「大聲展」北京,三里屯SOHO
「後青春:青年藝術展」,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關渡美術館。
「心在作用」聯展,空白空間,北京
2009
「後地方:地方性的逆轉 – 愜聽」,i/O共同創作,當代館地下街,臺北
「超響 – 發聲體 」,新苑畫廊,臺北
「聲聲不息 – 異響聯展 」,百藝畫廊,臺北
「大幻影 – 新媒體藝術展」,國家音樂廳文化走廊,臺北
2008
「小碎花不 – 亂變新世代」,臺北當代藝術館,臺北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 – 超介面」,臺北當代藝術館,臺北
「粉樂町- 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」,臺北
「北京夏日數字娛樂節」,北京服裝學院,北京
「地表精神」,信義區公民會館,臺北
「假動作3」,新苑藝術,臺北
「CO-Q 2」,關渡美術館,臺北
「城市雙向道」,數位藝術方舟,國立臺灣美術館,臺中
「地表精神」,信義區公民會館D館,臺北
2007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 – 玩開」,紅樓,臺北
「Boom!臺澳新媒體藝術展 – 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」,關渡美術館,臺北
「假動作2」,華山文化園區中2-A館(果酒倉庫),臺北
2006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」,中山堂,臺北
演出 / Live Performance
2013
「未來聲響」,臺北藝術大學,臺北
2012
「未來聲響」,松山文創園區,臺北
「音波╳相乘」,臺北當代藝術館,臺北
2011
「超響」,臺北藝術大學舞蹈聽,臺北
2009
「超響」,臺北數位藝術中心,臺北
2008
「失聲祭 Listen 14」,南海藝廊,臺北
「水陸觀音 141期」,兩個好朋友酒吧,北京
「室內詭計」,展覽開幕表演,南海藝廊,臺北
「異光」,國立臺灣美術館,臺中
「Blue Dot Asia」,開幕演出,首爾藝術中心,韓國
「超響」,牯嶺街小劇場,臺北
2007
「二皮音樂節」,Loft49,杭州
「Sound From Taiwan」,KULLBB,香港
「失聲祭 Listen4」,南海藝廊,臺北
2006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」開幕演出,中山堂前廣場,臺北
「\^o^/ SIGHT」,藝術家博覽會,實驗噪音,華山藝術特區,臺北
「臺北科技藝術展 – Sonic Bloom」,開幕演出,關渡美術館,臺北
「Lag Jam」,小客廳,臺北
「故宮世界觀點影像展系列二:Sound of Silence」,故宮博物院,臺 北
「南海啥聲3 [click+]」,南海藝廊,臺北
「CC拼貼派對」,南海藝廊,臺北
「Her-Party」,華中橋下,臺北
「噪動之夜-聲響藝術表演」,The Wall,臺北
「電腦音樂與音訊技術研討會」,臺灣師大,臺北
「i/O Second」,南海藝廊,臺北
2005
「Un-Eeualize」,i/O SoundLab. 成立,於北藝大2F咖啡,首次發表演出
跨域合作 / Cooperation
2019
「凱吉一歲」,濱海藝術中心小劇場,新加坡
2018
「凱吉一歲」,汕頭大學體育園,中國新潮藝術節
2015
「凱吉一歲」,Nexus,阿德萊德,澳洲
「凱吉一歲」,台南人戲花園321巷藝術聚落
2014
「凱吉一歲」,Mad-L,台北
2013
「關於活著這一件事」,水源劇場,臺北
「關於活著這一件事」,New York Live Art, 美國
「寶藏巖青年會所 – 風之櫃」,松山文創園區
2012
「關於活著這件事」,香港葵青劇院。
2011
「交響樂計畫 – 壹、機械提琴」,臺北紅樓
2010
「超未來科技藝術節-萬有引力的下午」,廣藝廳
2009
「半世英雄 – 李陵」,實驗劇場
2008
「凍水牡丹」,國家音樂廳
「幾米音樂劇 – 向左走、向右走」,臺北巨蛋
「NCO傳奇系列 – 他們的美麗與哀愁」,國家音樂廳
2007
「雙姝怨」,影像執行,實驗劇場
2006
「誠品戲劇節 – 小船幻想詩-為蒙娜麗莎而做」,敦南誠品
獲獎 / Awards
2019
「C-LAB CREATORS 龐畢度IRCAM 交流計畫」
2014
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」103-2,個人創作補助
2013
「臺北美術獎」,優選
「Grame駐村交流計畫」,法國里昂
2012
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」101-2,個人創作補助
「文建會藝術人才駐村交流計畫」,澳洲雪梨Artspace
2011
「高雄美術獎」,觀察員特別獎
2010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—第一屆數位藝術表演」,首獎
2009
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– 2009-2期」 展覽補助
「桃源創作獎」,入選
2008
「臺北美術獎」,入選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-超介面」,互動裝置類,入選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-超介面」,聲音類,首獎
2007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-玩開」聲音類,入選
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– 96-2期」 創作補助
2006
「世安美學獎–世安藝術創作贊助」,造型藝術纇
「臺北美術獎」,入選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,開幕徵演」,首獎
「臺北數位藝術節,徵件比賽」,音像藝術類,入選